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,马克思在中国家喻户晓,但对于只从教科书来了解马克思的人而言,读一读戴维・麦克莱伦的《卡尔・马克思传》不无益处。
戴维・麦克莱伦是英国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,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,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奉者。他对马克思的成就给予了积极的肯定,认为:“不仅
在马克思生活、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并写出《资本论》的现代英国,马克思的影响力甚微,但在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第四电台举办的我们这个时代“最伟大的哲学家”评选活动中,三万多名听众参加了投票,最后卡尔・马克思独占鳌头,以27.9%的得票率将获得第二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・休谟远远抛在后面。这足以说明人们对马克思理论贡献的认识。
理解一位思想家,读一部好的传记很重要。好传记不仅能使读者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、思想发展的历程,还能让读者感受思想家独特的人格魅力。思想家生活在特定时代中,传记作者,首先要对于这位思想家的著作整体及个人资料、前人传记、背景资料,进行系统、细致的研究。《康德传》作者古留加说:思想家没有别的传记,他的传记就是他的思想。贯穿戴维・麦克莱伦的《卡尔・马克思传》全书的主线,就是马克思《关于费尔巴哈提纲》中那句后来作为马克思墓志铭的话:“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,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。”作者引用了马克思的著作、手稿、书信对马克思的思想予以谨慎的诠释、评价。整部书在叙述方面,基本是在时间与地点转换中进行,特里尔、波恩、柏林――巴黎――布鲁塞尔――科伦――伦敦,为了照顾到马克思作为思想家与实践家的主题,在伦敦部分着重分述了《资本论》写作的理论与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实践两个方面。这是作者很独特的一个处理。
跟随麦克莱伦的叙述,从特利尔到伦敦,我们看到马克思作为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家与实践家,一个探索资本奥秘的思想巨人、资本主义顽强的批判者与过去的诸多“书斋式”哲学家的不同。他不仅解释世界、探索社会历史的规律,而且要改变世界、对建立一个人的自由、全面发展的社会,充满了巨大的热情并付诸行动。读者看到的,不仅是一个以亚里士多德式的博学写出《资本论》的马克思,还是一个在布鲁塞尔组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、在国际工人协会发挥灵魂作用并起草《共产党宣言》的马克思,也是一个有着常人哀乐、终生在物质贫困中挣扎、不得不经常向恩格斯求助的马克思。麦克莱伦感叹道:流亡伦敦初期,在如此贫困中煎熬、苦恼,马克思竟然能够从事理论研究并写出具有重要意义的《政治经济学批判》,这说明伟大的人并非没有常人的苦难,其伟大之处就在于忍受并战胜苦难,在苦难之中目标坚定、追求并力求成就其事业。诚如传记附录“马克思的自白”中所言,自己的特点是“目标始终如一”,对于幸福与不幸的理解分别是“斗争”与“屈服”,喜爱的格言是“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”,而他喜爱的箴言则是:“怀疑一切”(《卡尔・马克思传》430页)。
马克思既是思想家也是实践家。作为哲学家,他不满于书斋式的玄思,认为在现实中要“消灭”(超越)哲学,并且没有留下传统意义上“典型”的哲学著作;做为经济学家,他创立了“剩余价值学说”,揭示了资本家财富增长、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秘密,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其目的是摧毁的而不是建构的,因此其经济学有着太多的政治与社会意义;作为政治学家,他写下了大量杰出的时事评论,积极参与了变革社会的政治活动,提出阶级斗争学说,其学说又与社会经济结构密不可分。作为历史哲学家、作为社会学家,在他的文本中找到不传承的线索。因此,按照传统意义将马克思划归任何单独一方,都容易造成强调某一个方面时而遮蔽了别的方面的错误。由此,也说明了马克思思想的丰富性与可诠释性。麦克莱伦说得不错:“由于有力地综合了历史、哲学、社会学和经济学,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就成为十九世纪最重大的思想成就之一”(第434页)。因此,传统的将马克思理论三分为:哲学、政治经济学、科学社会主义,是一家之言。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分为“辩证唯物主义”与“历史唯物主义”也不尽然。
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,那么,通过对历史上的思想家思想的诠释,真正的思想家也都活在当代。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,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。民族的、个人的、国家的、阶级的利益冲突愈演愈激烈。经常看一看马克思的理论,有助于我们更好解决这些矛盾。马克思对于社会现实的怀疑批判的精神,也有助于我们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,有助于人更自由、全面的发展。
(《卡尔・马克思传》(第3版),戴维・麦克莱伦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,48.00元)